哈尔滨香坊区通过对历史老建筑“水楼子”的微更新,增加了2025年世界亚冬会
吉祥物“滨滨”和“妮妮”,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来打卡。这个曾是消防队设施的“水楼子”,如今焕发新生,成为展示城市文化和历史的重要
地标。

“萌翻了,快来快来,帮我拍个照!”“太逼真了,亚冬会吉祥物滑上了水楼子!”这些欢呼声来自哈尔滨香坊区健康路和大庆副路交口一座年近“花甲”的“水楼子”。7月15日,这座圆柱形建筑顶端出现了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吉祥物“滨滨”和“妮妮”,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的目光。
香坊区这次通过对“水楼子”的微更新,融入亚冬会吉祥物标志,形成了以“水楼子”为地标的网红打卡新景观。周边的健康路、大庆副路和三大动力路上的知名小吃成为辅助支撑,营造了迎接亚冬会的浓厚氛围。这个“水楼子”不仅是老一辈香坊人口中的地理坐标,还承载着一代人的时代记忆。如今,亚冬会吉祥物的加入为它增添了新的色彩,也展示了哈尔滨开放包容、时尚活力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历史传承。
这个“水楼子”始建于1966年,高约13米,直径约6米,曾是哈尔滨消防队的设施之一。随着城市的发展,“水楼子”的供水功能逐渐被其他设施取代。2023年,香坊区围绕老建筑“水楼子”进行综合治理,通过文化创意和空间重构,新增了装饰地坪、休闲座椅和园艺绿化,重焕生机,成为周边群众趋之若鹜的“香饽饽”。在增添亚冬会元素后,再次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的目光。
香坊区通过对“水楼子”的微更新,不仅让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建筑焕发新生,还巧妙地将现代元素与历史文化相结合,展示了城市的活力和创意。这种做法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景观品质,还增强了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。作为哈尔滨人,看到亚冬会吉祥物滑上“水楼子”,不禁感到特别地自豪。香坊区的做法值得其他城市借鉴,尤其是在老城区的更新改造中,通过融入文化创意和现代元素,不仅可以保留和传承历史文化,还能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吸引力。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这样的成功案例,让更多的历史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同时,这也反映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:在追求经济和技术进步的同时,更要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保护与传承。通过对老建筑的更新改造,不仅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,还能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。香坊区的做法无疑是对这一趋势的一个积极回应,既满足了市民的需求,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